经济大省挑大梁:浙江以“新”字拼开小鱼儿玄机2局
中新网杭州2月6日电(王逸飞 张煜欢)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挑大梁”成为多地开年工作的着眼点。在浙江,一个“新”字成为“拼开局”的题眼。
春节假期,杭州多家机器人企业的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亮相晚会舞台、参加街头活动,成为节日里的“新风景”。岁末年初,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杭州科技企业更是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话题带热。
浙江为何“新”意频出?以“新”开局,浙江又剑指何处?
不妨将目光放长一些。世纪之初,快速发展的浙江面临“成长的烦恼”,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明晰了方向。“八八战略”将“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列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之一。多年来,该省沿着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道路向“新”而行——“创新”,始终被该省视作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该省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打出一张张创新“先手牌”,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一批批高科技企业、高能级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更是今年浙江省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浙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聚焦未来产业,该省将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除了着眼“未来”,该省还将目光聚焦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改革。
在1月下旬举行的浙江省2025年经济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该省明确:2025年,浙江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将超1000亿元,其中省财政预算安排202.7亿元,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要求,加快资金下达进度。
上述资金重点向三个方面倾斜,一是聚焦强化新质生产力动力引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二是聚焦强化新质生产力科技供给,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聚焦强化新质生产力底座支撑,推进科技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浙江深知,唯有不断创新、强大动能,方能持续领跑。
以“新”制胜,浙江如何多点开花?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春节期间,商场、景区、电影院人气居高不下,首店、市集、冰雪等“新消费”领域更是亮点纷呈。
据统计,浙江各地围绕春节消费累计发放消费券超9亿元,协同文旅、体育等部门举办促消费活动1600余场。浙江省重点监测440家商贸企业春节期间累计销售额23.2亿元,同比增长3.2%;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超107亿元,带动3C数码产品销量显著上升,“年经济”助力消费市场实现“开门好”。
展望2025年,该省提出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壮大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国潮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热点,以新消费激活市场一池春水。
以“新”突围,浙江何以更进一步?
“要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要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上取得新突破”“要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2月5日,浙江省委举行的“新春第一会”亦透露出浓浓“新”意。
会上,该省提出要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抓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以七个“新突破”为来年工作锚定坐标轴。
“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拓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细读此次会议,浙江提出的一系列举措不仅着眼当下,更布局长远。该省通过制度创新与生态重构,为当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铺设更为坚实的基石。
实现全年目标,一季度开局首战至关重要。会上紧接着提出了“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等多项具体要求,继续为新一年实现突围打响发令枪,同时释放出“时不我待”的强烈信号。
人勤春来早。2月6日,杭州开春首场线下人才招聘会如约举行,人头攒动间,涌动着无限生机与期待。(完)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包括: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充足的睡眠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1。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率先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府运行效能,推进服务数字化、规范化、智能化,打造全疆标杆。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具有实际需要、符合下放条件的,全部依法下放至自贸试验区。探索实施食品经营许可等“证照同办”。授权自贸试验区对食品相关产品等重要工业品生产许可证采取告知承诺制方式直接受理和审批。探索将农作物种子进出口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权限下放至新疆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同时加强管理,促进种子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支持乌鲁木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完善法律服务机制,集聚高素质法律服务人才,积极引进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提升法律服务能力,组建涉外法律专家和律师团队,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专家库,开展国际法律及合规培训,提升法治保障水平。
10月20日,贵州茅台发布了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2.68亿元,同比增长18.48%;实现净利润528.76亿元,同比增长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