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月全球制造业PMI小幅升至50% 实现良好开局澳门最准一码100%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小幅上升。
综合指数变化显示,全球制造业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平稳复苏趋势,实现良好开局。分区域看,欧洲制造业PMI为47.8%,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结束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走势。综合指数变化显示,欧洲制造业PMI虽较上月上升,但指数仍在48%以下,意味着欧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虽较上月有所上升,但整体未改弱势恢复态势。
1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50.9%,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时隔九个月再次回升至50%以上,意味着美洲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增强。亚洲制造业PMI为50.7%,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13个月稳定在50%的扩张区间。数据变化显示,亚洲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有所放缓,但仍保持扩张态势,恢复势头仍较稳定。
1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数据变化显示,非洲制造业波动较大,继上月回升至扩张区间后,再次回落至收缩区间,恢复的稳定性仍待提升。
分析称,全球制造业平稳开局为2025年全球经济平稳向上奠定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需求内生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也将与全球经济复苏相伴而行,全球市场需求内生动力恢复仍待时日。(完)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同时各国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对中国吸引外资带来一定挑战。
25日,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市长陈之常都外出暗访检查安全工作。韩立明在当天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上表示,“这起事故令我们十分痛心、给我们当头棒喝”。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