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外企业家澳门资料大全免费资料联合会悉尼中心隆重揭幕 助力中澳经贸合作
中新网悉尼2月6日电(记者 顾时宏)2月3日,中外企业家联合会悉尼中心在悉尼市中心标志性建筑——Merchant House隆重揭幕,吸引了中澳两国众多商业领袖、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5/250206/823b96ae-3b46-44fd-9649-2e6c1f6a239a_zsite.jpg)
揭幕仪式上,中外企业家联合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前体育及领地和地方政府部长沃里克·史密斯,欧力士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美桥投资集团董事长杨邦本,以及中外企业家联合会执行董事霍歌共同为中心揭幕。
悉尼中心所在的Merchant House,位于333 Kent Street,始建于1887年,是悉尼历史悠久的商业建筑之一。经过全面修复与现代化升级,它不仅保留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还融入了现代商业理念,成为推动中澳企业家创新合作的新载体。
揭幕仪式后,现场举办了一场以“中澳经贸关系:变化、变局、不变”为主题的高端圆桌论坛,40余位嘉宾围绕中澳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近年来,悉尼已从区域商业中心发展为全球商业合作的重要枢纽,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关键门户。
杨邦本在致辞中表示,中外企业家联合会悉尼中心的设立,正是基于中澳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及日益改善的政治关系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中澳两国在贸易、投资、能源、农业、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他指出,悉尼中心将成为中澳企业家深化交流、共享资源的重要平台。
他进一步介绍,悉尼中心将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中澳经贸合作:定期举办商务论坛、研讨会和行业峰会,邀请中澳两国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探讨最新市场动态、政策趋势,推动务实合作;打造中澳企业精准对接平台,为两国企业提供商业信息、撮合优质合作资源,帮助企业高效找到合作伙伴;促进双向投资,助力澳大利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在澳投资,推动双边经济互惠互利。
与会企业家舒伟、唐林、李治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外企业家联合会悉尼中心的成立,不仅为中澳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他们期待未来在悉尼中心的助力下,中澳两国企业能够携手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共同迎接全球经济的新机遇。
据悉,中外企业家联合会(Sino-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 Federation,简称SIEF)是一个全球性的非营利组织,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外企业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互信,提升中国企业及企业家在全球的商业地位。联合会创始人之一、原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先生表示,悉尼中心的成立,正是看到了中澳之间强大的经济互补性和日益改善的政治关系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完)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为推动全球供应链合作,中国推出了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这是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去年首届链博会吸引到515家参展商,覆盖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20%。一大批世界顶尖企业将链博会作为产品首发之地、创新之地、合作之地。与传统展会不同的是,链博会不单单是企业与客户之间洽谈合作的平台,同一产业链上的参展企业之间互动交流也非常踊跃,成为各方欢迎的一大亮点。第二届链博会将于2024年11月举办,与去年相比,已经有不少日本大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欢迎更多日本企业积极参展。
政知君注意到,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分别深入保障房片区、高层住宅小区、老旧小区等明查暗访,检查消防安全隐患整改整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