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春走基层)浙江中欧班今日买特马列的第11个“不打烊春节”
中新网金华2月6日电 (钱晨菲 徐贤飞)这个春节,浙江金华国际陆港枢纽迎来前所未有的忙碌景象——一趟趟满载日用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货物的浙江中欧班列频繁进出义乌西站和金华南站。
这是浙江中欧班列的第11个“不打烊春节”。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杭州铁路物流中心营销部经理陈松迪介绍,2025年以来,运抵金华义乌的“洋年货”超万种,来自欧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2024年,该班列运行线路达25条,全年开行2619列,同比增长10%;发运213996个标箱,同比增长9.9%;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到达境外站点100多个。仅2025年1月,该班列累计开行306列,发送25536标箱,同比增长6.6%。
依陆出境,金华建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仅去年,当地就谋划推动了陆港重大项目74个,总投资2871.9亿元。
在金华华东国际联运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今年春节同样繁忙,每天有上百台大型设备同时工作。该项目总投资106亿元,是浙江中欧班列增点扩线的核心项目,建成后,将把浙江中欧班列年发运能力提高到1万列。
2024年12月,《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的发布,进一步推动金华在“买全球卖全球”上双向发力。
据金华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金华外贸出口额达7719.2亿元,同比增长16.4%,占浙江全省的19.8%,创历史新高。
“从进出口比例看,金华的进口数据大致是出口的十分之一。在深化国贸改革大背景下,寻找新领域的突破口至关重要。”金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金华迅速落地首单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3类进口商品检测认证效率提升75%,费用成本下降15%至30%。得益于这项试点,小商户也能轻松做起进口生意。(完)
第七项 北京大学姜长涛、乔杰、雷晓光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王广团队合作的“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是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研究项目。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除了符合条件的项目要纳入“白名单”外,各地也应及时将不合格项目移出“白名单”。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将建立联合调度、及时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省和城市的融资需求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