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台观光业呼吁当局香港二四六玄机资料图全程改善两岸关系
中新社台北11月14日电 (记者 路梅)台湾观光业者与学者14日在台北一场座谈会上指出,大陆游客流失造成巨大损失,国际观光客也因台海局势紧张而降低赴台旅游意愿。他们呼吁台当局切实改善两岸关系。
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当天就观光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举办座谈会。该基金会永续发展组召集人陈宜民引述台“观光署”数据,2023年台湾出境1180万人次,旅游总支出逾7134亿元(新台币,下同),来台旅客仅648.7万人次,消费额2698亿元,观光产值逆差达4436亿元,创历史新高。
陈宜民还指出,去年台湾流失了248万大陆游客,观光业产值损失1150亿元。同时,台湾民众的岛内旅游也呈衰退趋势。
“我们的新闻里整天都是军购、武器。”台湾旅游发展促进协会理事长张桂铨对于外界持有台湾“不安全”的印象表达理解。他说,疫情过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观光业都在复苏,台湾却自我封锁,用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处理两岸关系,禁止台湾旅行社组织台湾民众去大陆的“禁团令”也没有合理依据。此外,大陆未对台湾民众到大陆设限,台湾却对大陆民众来台层层审查。台湾网红在大陆拍摄旅游观光视频,竟被台湾相关部门视为违法。这种新闻层出不穷,让人惊讶。
据台湾中华优质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奇岳观察,疫情过后,大陆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旅游恢复的基调是一贯的,并且不断释放善意信号,台当局却以种种理由不肯“接球”,还屡出刺激性言论令两岸关系恶化。“两岸相向而行、堆叠善意,才有助于和平。两岸关系搞好,客机多了,战斗机就少了。”
李奇岳指出,新冠疫情之前,大陆是台湾观光业最大的市场,也是产值最高的市场。陆客赴台旅游的平均天数为7.5天,是日、韩游客的两倍,一位陆客的消费额是日、韩游客的两倍、东南亚游客的三倍。
台湾中华观光管理学会理事长李铭辉说,陆客来台通常环岛旅游,可以让全台“雨露均沾”,促进当地发展。根据世界观光组织的测算,10个观光客可以支撑1个当地就业,三四百万陆客赴台游,能给台湾创造三四十万个就业机会。
台湾中华大学观光学院副教授沈冠亚指出,由于两岸文化、语言、饮食习惯相通,陆客比外国游客更愿意在台消费,带动经济发展。两岸维持良好的经贸、文教交流互动,会向外释放和平及安全的信号,从而吸引更多外商到台湾投资、建立销售渠道,进而惠及更多行业。
台湾国际观光救援服务协会理事长许高庆指出,观光业的发展带动的是百工百业。对于产业发展而言,陆客是很重要的旗帜,陆客不能来台,影响观光业产值四到五成。台当局提出的今年来台游客目标一降再降至750万人次,也恐难实现。相关政策不改变,业者难以作为。台当局一定要先营造两岸的和平环境,才能给业者带来真正的帮助。(完)
“一方面减轻城中村改造前期资金巨额投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房库存去化。”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总结认为,适合选择房票安置的人群,一是拥有多栋合法出租屋的,二是已经迁出本村到外地的,三是希望子女能继承商品房的。当然,政策也会鼓励比如房票安置的房源不限购、契税减免,房价可以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打折扣等。
曾刚表示,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当中占比非常高,经济高度融入全球,金融也应高度融入全球,要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中国要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让更多的外国投资人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必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中国金融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8。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先试,聚焦棉纺、番茄、硅基等优势产业,用足用好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企业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市场开拓、一体化品牌培育。加快构建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棉纺、番茄、硅基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对接,提升内外标准一致化水平。统筹推进棉花认证体系建设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棉花认证品牌。发挥重点贸易促进平台作用,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综合展会开展组展招商工作,安排一定面积展销特色产品,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减免。加强非商业性境外展会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参加特色产品国际展会。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合作,开展特色产品进商超、进电商平台、进批发市场活动。组织电商平台、线下零售企业举办特色产品主题消费活动,推动电商平台等设置特色产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