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文莱达鲁萨今晚开什么码兰国关于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中文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全文)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文莱达鲁萨兰国关于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中文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
(2025年2月6日,北京)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阁下的邀请,文莱达鲁萨兰国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陛下于2025年2月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哈桑纳尔苏丹举行了双边会谈,就中国和文莱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访问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赵乐际同哈桑纳尔苏丹会见。哈桑纳尔苏丹2月7日还赴黑龙江省出席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
二、双方忆及中文传统友谊,认为自1991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持续增强,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双方重申,依据国际法,尊重彼此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两国始终相互尊重,互信日益牢固,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密切配合,充分体现了双方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精神。
三、双方期待进一步推动习近平主席2018年对文莱国事访问期间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朝着构建中文命运共同体共同努力,促进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可持续发展、区域及国际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这同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一脉相承。
四、双方强调中文政府间联合指导委员会作为管总机制,为两国合作发挥了战略指导作用,是构建双方互信的基础。双方期待适时召开联委会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促进各领域合作交流,并将致力于建立相关工作组。
五、文方称赞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新时代中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相信中国的持续发展进步将助力中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方祝贺文莱1984年独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并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成员,重申将坚定支持文莱实现经济多元化,在哈桑纳尔苏丹领导下顺利实现“2035宏愿”,相信文莱将继续保持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六、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文莱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双方重申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重要性。文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认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莱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国国家统一。
七、中国和文莱将继续加强投资贸易合作,鼓励两国企业开展投资和业务往来,实现互利共赢,共促经济增长,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强化经济伙伴关系,用好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合作等平台,提升两国在食品、油气下游化产业、旅游、服务业、信息与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高质量投资合作水平。
八、双方对恒逸石化一期项目成功实施感到满意,将指导企业按照商业原则、市场化方式尽早推动二期项目。
九、文莱欢迎中方在大摩拉岛工业园区探索电力、公用事业、清洁技术和配套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机会。双方欢迎续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文莱达鲁萨兰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双方将抓住经济发展机遇,探索新的潜在增长点,助力实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文莱“2035宏愿”。
十、中方注意到文莱的战略重要性,认为文方与北部湾集团的合作项目——摩拉港的成功有助于将文莱打造为地区潜在物流、航运、航空和互联互通中心。双方期待完成摩拉港集装箱码头扩建项目,该项目将推进港口贸易区发展,提升货物处理和物流能力,提升文莱作为东盟东部增长区门户的竞争力,支持文莱其他产业发展。
十一、双方对两国能源合作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同意支持两国企业本着商业原则在海上油气资源领域开展合作,遵循国际法原则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原则。
十二、双方同意在共同商定区域开展资源开发合作,并确保不损害各自国家在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基础上的法律立场。
十三、双方欢迎2024年12月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与文莱达鲁萨兰国初级资源与旅游部关于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旨在加强、便利、推动和发展两国在水稻种植与育种、畜牧业、渔业等领域合作,增进农业贸易和投资。
十四、双方同意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推广特色商品和服务,扩大贸易。
十五、文方期待中方支持并推动深化杂交水稻研究合作,包括发展当地专业技能,增强杂交水稻生产研发能力,为文莱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十六、文方感谢中方对持普通护照的文莱公民实施停留不超过30天的单方面免签政策。中方欢迎文方决定给予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14天免签入境政策。双方相信,这些免签安排将持续增进两国在旅游、文化、商务、教育、交通、卫生、体育、基建、友城等领域人员往来。文莱欢迎更多中国游客到访,这将有助于增进两国相互了解和人文联系。
十七、双方认识到两国联合防务工作委员会机制对加强联演联训、人员培训、国际维和、院校智库等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这些努力是对东盟防长扩大会机制的务实补充,旨在巩固战略互信,维护地区和国际和平稳定。
十八、双方重申坚决打击跨境犯罪、维护法治的坚定决心,并同意继续在区域和国际机制中加强磋商,同时探讨开展司法协助、引渡和检控培训等领域交流合作。
十九、双方积极评价中国-东盟关系,将努力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双方重申将携手落实《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致力于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文莱欢迎中国在不断演变的区域架构中,持续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和东盟战略自主,积极参加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EAS)和东盟地区论坛(ARF)等东盟主导的合作机制并作出贡献。
二十、双方认为,中国东盟合作惠及双方20多亿民众,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典范。文方期待落实《中国-东盟技术合作协议》,加强中国同东盟的互利合作。文莱赞赏中国与东盟东部增长区(BIMP-EAGA)合作20年来取得的成果,中国将支持文莱在东增区发挥作用,合作开展人力资源培训,落实好《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行动计划(2020-2025)》中的合作项目。
二十一、文方感谢中方支持在文莱设立建设东盟气候变化中心,欢迎同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开展合作。
二十二、双方强调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尊重主权,遵循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双方重申将根据《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维护东南亚作为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地区的努力,共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二十三、双方同意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推进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朝着签署和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持续努力。文方支持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支持中国香港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二十四、双方承诺维护一个非歧视、开放、公平、透明、可预见的、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双方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世贸组织必要改革,捍卫发展中成员正当权益。文莱注意到《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能够对全球贸易体系带来潜在益处。
二十五、双方强调中国和东盟继续开展对话和友好磋商对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与安全的重要性,重申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根据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达成有效、实质性的“南海行为准则”。
二十六、双方认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双方重申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强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定站在一起,将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文方赞赏中国作为全球领导者和国际社会负责任一员所作承诺,包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十七、双方同意加强多边领域协调合作,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双方将继续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弘扬相互尊重、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二十八、双方欢迎于2025年1月19日生效的加沙停火协议。两国认为该协议是关键一步,但认为要达成公正持久解决方案,关键是需要结束数十年占领。中国和文莱坚定支持“两国方案”,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两国支持接纳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
二十九、访问期间,双方还签署了经济合作、司法、友城、媒体等领域合作文件,以进一步加强战略利益领域的关系。
三十、哈桑纳尔苏丹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感谢,邀请习近平主席在方便的时候访问文莱。习近平主席表示感谢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狂妄自大还让郭庆在项目推进中违规操作,对于不符合规定的项目,郭庆为了加快建设进度,绕过省住建厅,直接安排县住建局将方案送到自己任“一把手”的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阅并通过,最终导致该项目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
今年以来,中国持续加大对跨境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与东南亚多国展开了联合执法行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要彻底根除跨境电信诈骗犯罪,仍将是一个复杂、艰巨、长期的过程。缅北地区就是诈骗分子躲藏的一个重要窝点。长期以来,不法分子不仅对中国和东南亚多国民众实施虚假投资理财、刷单、网络贷款等诈骗,还衍生出非法拘禁、绑架、人口贩运等各类违法犯罪。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进行跨境电信诈骗的手段越来越隐蔽,成本越来越低,对地区民众造成极大困扰,甚至家破人亡,可以说老百姓苦电诈久矣。
3。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