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春走基层)“99后”韩嘉庆:万吨大列的“故障猎水果奶奶免费大全资料手”
中新网忻州1月25日电 题:“99后”韩嘉庆:万吨大列的“故障猎手”
作者 陆祁国
“叮叮”“当当”。灯桥上面的探照灯照亮朔黄铁路山西神池南车站,韩嘉庆和同事两两一组,忙着对万吨大列的车体进行安全检查。
韩嘉庆出生于1999年。2017年从职业学校毕业后,他从2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入职中铁三局运输工程分公司第二运输段神池南列检所,担任检车员。
从青涩的学生到独当一面的检车员,韩嘉庆参加工作以来,多次为列车排查出故障,3次在技术比武中夺得佳绩,系同事眼里的“故障猎手”。
1月24日晚,韩嘉庆和同事接班不久,一列万吨大列的检查任务已至。接下来的12个小时内,他和同事平均每1个小时就要完成1次列车的技术检查工作。
一个检车灯,一把检车锤,带齐装备,韩嘉庆和同事快步走向待检列车。该车为万吨重载货运列车,车箱总数108节。
按照规定,韩嘉庆和同事共分6组,每组2人需在40分钟内完成18节车箱的检查工作。同组人员中,一人在车箱左侧检查,一人在车箱右侧检查。
俯身敲击,侧耳倾听,肉眼观察。韩嘉庆时而用检车锤敲击列车零部件,时而用检车灯仔细观察。他说,如果把检车员比作“列车医生”,检车锤就是“听诊器”,检车灯就是“显影灯”。
可别小看这把看似普通的检车锤。凭借它敲击列车零部件发出的声音,韩嘉庆就能判断出零部件是否发生故障。如果锤声清脆属于正常状态,锤声沉闷很可能是部件松动或有裂纹,需要进一步检查判断。
2024年,在无数次的“叮叮当当”声音中,韩嘉庆检车行程近3000公里,安全检车34560辆无漏检记录,听声辨出各类车辆零部件故障550起。
故障的发现,也得益于检车员手中看似不起眼的检车灯。它有三个档位,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照明需求,比发丝还细的裂纹也难逃韩嘉庆的锐眼。
2023年一次夜班期间,韩嘉庆发现一节车厢的牵引杆上有一条不规则的细长“银线”,最终被确定为牵引杆故障,受到所在单位嘉奖。
听音辨障、火眼金睛这两样功夫的练就绝非易事,需要检车员向有经验的师傅虚心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思悟。
入职初期,韩嘉庆跟着师傅开展检测作业期间,因为没有从不同角度细心观察,漏过一个缓冲器楔块缺损故障。万幸的是,该故障被师傅发现并上报处理。“我的师傅平时特别和蔼,但那天他对我的批评非常严厉,让我感到非常惭愧。”
韩嘉庆说,师傅随后耐心教他一个小窍门:通过敲击部件震荡灰尘,辅之以45度角的灯光照射,如出现银色线状光芒可断定为新裂纹;如出现暗红色雾状铁锈,则很有可能是旧裂纹。这个办法非常实用,让他在后来的检车工作发现了许多起故障。
“列检工作是个良心活,容不得丝毫大意,更不能偷懒。”师傅的这句话,韩嘉庆记忆深刻。他说,列车走行部故障并不是经常有,但检车员如果偷懒漏检故障而引发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本着良心和责任心干工作,韩嘉庆的业务技能水平提升很快。2021年,他参加所在单位组织的技术比武,理论成绩满分,并在短短4分钟内找到所有假设故障,综合成绩排名第一。
2023年,中铁三局组织运输系统职业技能大赛,面对从1000多名检车员当中层层选拔出来的20多名“高手”,韩嘉庆沉着应对,取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韩嘉庆非常优秀,他善于把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消化,善于活学活用。”中铁三局运输工程分公司第二运输段党委书记宋面儿介绍,2024年,该单位列检所综合评定了4名“五星级员工”,韩嘉庆即为其中之一。
这个荣誉虽不起眼,但意味着韩嘉庆在去年一年的工作中,没有一次迟到早退、没有一次错检漏检、没有一次违章违纪,并且标准作业最好、发现故障最多、每次理论考试和实作检验样样领先。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需要向大家学习的地方还很多。”韩嘉庆说,此前,单位综合同事们的智慧,对原有的检车锤进行升级改造,结合不同用途分别加装了除冰铲、开口扳手等辅助装备,不仅能用于日常检查,还能在处理特殊故障时发挥作用。这种创新精神和能力,就是他需要学习的地方之一。
因为有梦,所以风雨兼程;肩扛责任,才能心向远方。韩嘉庆说,新的一年,他将更加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当好“列车医生”,确保西煤东运大通道上的每一趟列车都能安全到达下一站。(完)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安徽数据均创新高。其中,北京共接待游客16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6.2亿元,同比增长9.4%、10.2%,比2019年同期增长18.5%、23.1%,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安徽接待游客49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8%,相较2019年分别增长36.2%、55%,均创历史新高。
“从权属的角度来看,公摊面积是业主的共有产权,业主的产权面积包括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所以,公众目前所谈及的取消公摊,更确切地来说,是希望改变商品房销售的计价方式。”成都市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冯波告诉记者。
公摊面积之所以常被诟病,一方面是因为其内涵、计算方式太过于专业复杂,且标准不统一,购房人难以弄明白,也不愿为“看不见”的面积多花“冤枉钱”;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更多高层、高档楼盘入市,在房价本就相对较高的一二线城市,购房者需要为公摊面积花费更多购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