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武汉连续澳门资料大全免费正版资料澳门四年“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
中新社武汉2月6日电 (记者 张芹)武汉全市科技创新大会6日举行,这也是该市连续四年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
大会发布了《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7年,武汉将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产业领域全球创新策源影响力持续提升,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大会现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荣获800万元(人民币,下同)奖励,并受聘为武汉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该委员会汇聚了30位来自各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线的院士、专家与企业家。
自2022年4月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来,武汉在科创领域建设成势见效。如今,武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1.6万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41家;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武汉问世;去年,武汉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
武汉市政府副市长孟晖在解读《方案》时表示,武汉将持续发力培育科技企业。到2027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15家,培育1家营收过千亿元、2家过500亿元且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武汉也制定了详细目标。到2027年,市级概念验证中心达30家、中试平台达200家,全市技术经理人突破5000人,建成8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此外,《方案》在创新人才引育、科技金融发展、科创载体增效和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等方面做出规划。(完)
钟自然出生于1962年8月,安徽桐城人,曾在原地质矿产部和原国土资源部工作多年,2014年任原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